close

 

 

新城區,為解救舊城區過多人口而生的區域。
時光回到 14 世紀時,舊城區人口過於擁擠的現象,讓查理四世下令沿著舊城圍牆外規劃了一處地方,也就是現今的新城區,源於歷史發展軌跡差異,新、舊城區有著截然不同的面貌,而瓦次拉夫廣座落於此,集歷史、時尚與商業於一身

寬敞筆直的大道,兩側充斥著滿滿的商店與餐廳,可以滿足大肆購物的慾望,原以為我們會在這裡淪陷,幸好,購物意志沒有動搖,對於這廣場我們有兩面之緣,白天與夜晚風光皆收納。

 

 

 

瓦次拉夫廣場,畫上新藝術風格的歐洲大飯店。
亮眼的黃色色調,1 樓也有咖啡廳,想一嚐華麗新藝術的風采,這裡更是不容錯過。

 

 

 

位於瓦次拉夫廣場的盡頭。
知名的地標國家博物館,建於 1890 年,新文藝復興風格的建築,讓人想忽略也難。

 

 

 

 

聖瓦次拉夫雕像,位在瓦次拉夫廣場國家博物館前。
完成時間在 1912 年,為了向波西米亞聖瓦次拉夫國王致敬,流傳著這樣一段傳說,聖瓦次拉夫國王單槍匹馬前往山區,喚醒沉睡已久的騎士大軍,共同作戰擊敗敵人,並且登上波西米亞的國王大位。

西元 1968 年,捷克歷史上著名的布拉格之春。
一場民主化的運動,但是蘇聯軍隊的鎮壓行動,摧殘了自由化,抗議及遊行排山倒海而來,更有大學生在聖瓦次拉夫雕像前自焚,為了民主奮不顧身。

民主浪潮彷如野火燒不盡。
在西元 1989 年,布拉格成為天鵝絨革命的主要中心,將大規模的暴力衝突狠狠地丟到十萬八千里之外,以柔和的手段,實現了政權更替的朝代,如天鵝絨般的平順與柔滑的革命過程,輕輕推倒共產政權的高牆,被稱之為天鵝絨革命。

如此一座雕像,紀念致敬意味深厚,而身為過客的我們,不似當地人民情感強烈,但總要走上一回,因為,這是屬於捷克歷史裡的一塊印記,要收入旅行的故事裡。

 

 

 

櫥窗風景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從新城區往市民會館前進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漫步在寬敞的大道上。
曾被共產政權所桎梏的捷克,歷經一番辛苦的折騰,換得自由的空氣,即使已事過境遷,仍能從熙來攘往的人群之中,感受到冷漠的味道,但無所謂,每座城市都有其無可取代的氣息,才能吸引各地的旅人,慕名而來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Ch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