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城堡區的聖維塔大教堂和聖喬治教堂漫慢來到黃金巷。
從莊嚴過渡到精巧可愛,風格相差甚遠,心情瞬間輕鬆不少,原本是僕人及工匠的屋舍,後來因聚集了許多國王煉金術士,而有「黃金巷」的稱號,在 19 世紀之後,漸漸變成貧民窟。
歷經 20 世紀中期重新規劃設計,從原來的屋舍更改為小店家,抹上繽紛的色彩外觀,不同風情的設計小店,販賣著紀念品和手工藝品,尤其以 22 號法蘭茲‧卡夫卡居住過的藍色小屋,最為知名。
在 1883 年出生於布拉格,身為猶太人後裔的卡夫卡,一生默默無聞, 1924 年過世之後,其作品才廣泛被熟知,因此,布拉格是眾多觀光客朝聖的地方,當然我們也不例外。
短短的巷弄。
總是吸引著世界各地來的旅人,到此留下一張張美麗的紀念。
冬日的季節。
蕭瑟的樹木姿態,蔓延著枯寂的味道。
精緻的書籤。
可惜不常使用,只買了 2 組當作紀念品。
22 號卡夫卡居住過的小屋,改裝成小巧書店。
販售著卡夫卡的作品集,這棟小矮房,相傳是卡夫卡的妹妹,為了讓卡夫卡有一處安靜的寫作地方而承租的,卡夫卡會在下班後獨自到這裡寫作,持續半年的時間,也是卡夫卡創作生涯的巔峰期之一。
膚淺的我,對於卡夫卡的作品,不太透徹。
總認為帶有陰鬱、荒謬的意涵,難以深入去了解,在全球掀起卡夫卡熱的風潮,並未吹進我的心中。但同行的友人,就十分喜愛其作品,只能說每個人感受不同吧!
因此,小屋並沒有勾引起心中深刻的思緒,但也慶幸來過這裡,留下一段紀念。
櫥窗內擺放著卡夫卡的作品集。
19 號的可愛花園小屋
一一細數編號的小屋。
好像沒有全部走進我的相機裡。
步出充滿著卡夫卡文學氣息的黃金巷,取而代之的是遠眺的查理大橋。
玩具博物館。
有世界第二大玩具博物館的美名。
走出城堡區,結束一個早晨豐富的旅圖。
從聖維塔大教堂、聖喬治教堂和黃金巷,一路走來,裝載著滿滿滿的回憶。
城堡區外的風光,紅色屋頂綿延。
走下階梯步道,往小區魯達瓦街前進。
沿路風光,各有各的故事,街頭藝人認真地彈唱、擦身而過的陌生人、默默護守的街燈、紅色屋頂的房屋和湛藍的天空,也曾經陪伴我們走過一段旅程,在布拉格城堡區的旅途上。
同行的友人,觀察到如果有人群經過街頭藝人面前,他總是唱得特別大聲,吸引注意,可是我完全沒有留意,整個心早就迷失在有故事的風光裡,無暇顧及其它事物。
落進目光裡的路面電車和天空中布滿密密麻麻的線路,織成一幅深得我心的街景。
繽紛的看板。
也是一道布拉格城市中精彩的風景。
走向小區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