布拉格的城市雛形,在西元 5 世紀,已漸趨明朗。
當時斯拉夫民族選擇定居在這片歐洲人所稱的「波希米亞」土地上,沿著伏爾塔瓦河成立村落而居,緩緩來到了西元 9 世紀,終於成立了國家,以斯拉夫語稱之為「捷克」。
在 14 世紀曾是神聖羅馬帝國的首都,雖然歷史已經遙遠,如今彷彿走入時光隧道,查理四世時代的風光,重現眼前,彷若重新複習歷史課本上的內容,牽引出那遺忘許久的教科書記憶,更加深刻,原來我們也曾如此靠近,只是在多年以後。
布拉格分為城堡區、小城區、舊城區、新城區、猶太區及高堡區等六區域。
城堡區位於伏爾塔瓦河的左岸,和右岸的舊城區遙遙相望,城堡區興建於西元 9 世紀,是歷代波西米亞國王居住的地方,飄颺著濃濃的皇室貴族氣息,而今,將感受這樣氛圍,充滿期待,企盼能豐富旅圖的回憶。
第二天享用飯店早餐之後,正式開始進入布拉格的旅行故事,昨晚的 globe bookstore 和跳舞的房子,只是序曲,隨即前往城堡區,預計搭乘 22 電車從新城區 Karlovo namesti 上車到城堡區 Prazsky hrad 站下車,因搭錯了方向,結果趕緊下車再往回坐。
捷克交通工具地鐵、公車及電車的票劵是相互通用的。
32 kc 票劵,於 90 分鐘內皆可搭乘
24 kc 票劵,於 30 分鐘內皆可搭乘
16 kc 票劵則是行李使用的
沒錯,攜帶行李也是要買票的,我們只有在第一天從機場至飯店的路途上使用過之後,其餘時間就沒有機會再使用了;另外還有販售一日劵 110 kc,可搭乘貝特辛山纜車,對於觀光客來說,是很好的選擇。
緊接著看錯站牌又提早一站下車。
在鋪滿積雪的路上行走,兩旁電車呼嘯而過,離得好近喔!沒有交通號誌,有一點危險,真是路途坎坷啊!卻也看到另一段意料之外的風景,搖搖擺擺走進旅途的回憶裡。
折騰一段時間,盼來了 22 號公車,還好沒遇到便衣警察查票,否則使用 24 kc 的票劵早超過了時間,慶幸啊!
在鮮豔房屋的對面電車站牌 Prazsky hrad 站下車,從右邊進入,就是城堡區的入口。
遠望的聖維塔大教堂,依然壯觀。
在 2 月寒冷的時序拜訪,鋪上白雪的屋頂,是一種,另一種風景,走進回憶裡。
站崗的高大帥氣衛兵,是鎂光燈焦點。
旁邊合影的人群一個接著一個,而衛兵依然冷眼旁觀,不動聲色,當然免不了也要與他合影留念,因為我也是觀光客啊!
經過站崗衛兵旁的通道後。
映入眼簾的是巴洛克噴泉、文藝復興時期的水井和白色洛可可風格的聖十字教堂,合力展現第二中庭的面貌。
通過第二中庭後,聖維塔大教堂就輕易地走入視線。
在教堂對面的遊客服務中心,依參觀景點有販售 350 kc 的長程票和 250 kc 的短程票票劵,我們選擇了 250 kc 短程票,可參觀聖維塔大教堂、聖喬治教堂、黃金巷及達利波塔。
旁邊有一處兌換外幣的地方,匯率極差,真的是坑觀光客的錢啊!100歐元和後來我在舊城區兌換的金額,整整差了700多克朗,心在淌血啊!
聖維塔大教堂,是羅馬天主教在布拉格總教區主教教堂。
建於西元 14 世紀查理四世的年代,出自於多位建築師之巧手,漫漫而過 700 多年的時光,於 20 世紀初才完成,哥德式的雙塔,巧奪天工的精彩設計,高聳入天的錯覺,彷彿象徵著人們可以將心中的話語傳遞,直達於上帝。
佇立在教堂前,突然覺得人好渺小喔!而教堂全景幾乎收不進相機螢幕裡,總是這邊少了一角,那邊又缺了一角,好可惜喔!
聖維塔大教堂入口處。
還未進入,滿滿的歷史風味和雕飾之美,已經摩拳擦掌準備要迎接我們了,等著我們大開眼界。
抹畫上歷史符號的聖維塔大教堂。
其建築藝術風采似乎也不甘示弱,聯手映現出驚豔的視界,走入教堂迴廊裡,來自世界各國的人群,都在努力地將畫面看進心裡、收進相機畫格裡。
網狀拱頂的相互交錯,交叉出視覺的美感;彩繪玻璃窗的妝點,堆疊出華麗的姿態。讓歷史的容顏精彩展現。
但歷史的來龍去脈卻在腦海裡流失了,不好意思喔!不認真的旅人,功課做得不夠熟悉,回去一定再好好複習。
玫瑰花窗。
設計時間從 1925 年 走到 1927 年,完美的作品其顏色的美麗,若有似無地牽動著視線,停駐了一段時光,雖然對它設計來源及結構不太知悉,但美的事物,總會讓人靜靜凝賞。
教堂內玻璃花窗四周環繞。
以聖經創世紀的故事為主軸,然而,閃耀的陽光透過玻璃花窗柔灑於教堂內,繽紛的光影抹淡了莊嚴肅穆的味道。
每扇玻璃花窗各蘊含一段故事,只是走馬看花的行程,總留下些許的遺憾。
著名的「慕夏之窗」。
出自於捷克畫家和藝術家慕夏之手,以圓和螺旋形狀精湛的手法,表現出斯拉夫民族的故事。
高挑的空間設計,自然的光線。
細膩的雕塑作品。
經過幾百多年歲月的洗禮,依然完整呈現於世人眼前,而我們有幸能欣賞到如此精美的藝術創作,是多麼地幸運。
告解室
走出聖維塔大教堂外,驚嘆之聲還未結束......
哥德式鐘樓,另一面向的的教堂面貌。
教堂外觀佈滿飛扶壁的設計,精彩絕倫。
金色之窗。
由許多金色雕花聚集而成,果然是閃閃動人。
金色大門。
門上繪有「最後的審判」圖畫,只有特殊節日才會開啟。
城堡區的第三中庭,恰巧與衛兵擦身而過。
聖喬治女修道院。
位在聖喬治教堂的旁邊,現在已經更改為國家藝廊,收藏著西元 14 世紀至 17 世紀的藝術之作。
聖喬治教堂,座落在聖維塔大教堂後方。
擁有仿羅馬式的建築樣貌,西元 10 完成後,經歷多次修建,西元 17 世紀時,增建巴洛克式的紅色外牆,外牆上方有屠龍浮雕像,而浮雕像下方則有 2 尊雕像,左右兩邊分別為聖喬治女修道院院長瑪爾達、維拉迪斯拉夫。
現在則因音響效果極佳,作為音樂廳使用,也是「布拉格之春」國際音樂節場地之一。
圓頂的壁畫,雖已斑駁,仍抹滅不了濃烈的歷史風采。
仿羅馬式的聖喬治教堂和哥德式的聖維塔大教堂相比較,風格迥異。
也許各自有喜愛的擁護者,但都在布拉格度過漫長歲月,見證多少歷史朝代的更迭,如今,依然屹立不搖的存在著,默默地堅守它的使命。
於懷舊歷史的氛圍甦醒之後。
往黃金巷前進,追尋文學家卡夫卡的腳步,沿途的石板街道,異國的人群、轉角的天空,引領著往下一段旅程出發。
走著......
轉進黃金巷中......